柏林第1日综述:《一代宗师》开幕章子怡惊艳红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5 21:39


开幕片《一代宗师》柏林首映,梁朝伟、章子怡亮相红毯


章子怡与王家卫夫妇
 

    电影网讯(文/云猫猫)当地时间2月7日晚7点半,在柏林的柏林宫电影院放映了本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王家卫导演的影片《一代宗师》。作为开幕片,《一代宗师》的放映标志着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正式开幕。由于当日没有竞赛片的登场,所以柏林的开幕显得比较冷清。这倒也符合柏林一贯的简约、流畅和慢热的特征。

    在接下来的9天时间中,一共有404部电影将登陆柏林,其中主竞赛单元中将有来自世界十余个国家的十九部参赛电影轮番登场,参与角逐金熊奖在内的各个奖项。而除了作为开幕片亮相的《一代宗师》,在本届的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中,没有华语片的身影。

    在次日,也就是2月8日,柏林电影节第二个竞赛日程中,主竞赛单元将亮相三部电影,分别是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带来的《天堂:希望》,美国著名导演格斯·范·桑特执导的《应许之地》,以及波兰女导演玛高扎塔·施莫夫兹卡拍摄的《因何之名》。

现实主义柏林

    和戛纳的先锋性、威尼斯的艺术性相比,柏林电影节的参赛片在这几年有两个最大的特色,第一是参赛导演之年轻;第二是影片大多数都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从2013年的19部主竞赛单元参赛电影的情况来看,这两个特点,得到了续写。

    在这19部参赛电影中,几乎有一半都是新人导演的作品。而从影片的官方介绍来看,这十九部电影,几乎全部是现实主义的作品。而且像是波兰、哈萨克斯坦、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加拿大和伊朗等小国的数部电影的入围,也令人惊喜。一向擅长于在新地带发现新导演和新作品的柏林,这次依然实践着自己的电影节理念——就如同当年的柏林为世界提供了张艺谋和李安一样。在这些电影中,《天堂:希望》是尤里西·塞德尔的“天堂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这三部电影分别参加了柏林、戛纳和威尼斯三个电影节,这也是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红蓝白三部曲”三片分别参加三大电影节之后又一个参加三大电影节的三部曲。影片从一个十几岁少女的身体和爱情上展示了所谓的“孤单儿童”的问题。而像是《婴儿式》这样的电影,则从一起车祸和车祸之后的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人性和道德的困顿。



王家卫率评审团亮相柏林电影节


    作为竞赛单元中不多的名导大作,格斯·范·桑特执导的《应许之地》颇为引人瞩目。这部电影由一部纪录片改编,讲述了一个石油界的工作者向美国一个小镇居民购买石油开采权的故事。影片中混杂了很多环保、美国人的国民性以及金钱道德交易的内容。而韩国电影《海媛》则把目光放到了一个叫做海媛的大学生身上。这个女孩在表面上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而实际上她是一个和多名男性保持性关系的女人。在不断的肉体刺激之后,她感觉到了厌倦,最终走到了首尔的一座山上,在那里她找到了慰藉。法国电影《狂妈上路》也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凯瑟琳·德纳芙所饰演的一个酒店老板厌倦了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母亲,于是便开着车开始了一段放逐的流浪生活。如果把类似这样的题材再往远端和极端推延,那么竞赛单元里的《修女》,就给出了一个范例。这部由法国导演纪洛姆·尼克乐带来的作品,讲述了一个生活在同年阴影中的修女是如何在修道院里上演不道德的复仇故事的。故事惊心动魄,情感跌宕起伏,算是一部值得注意的影片。

    而在这些现实主义的电影之外。本届柏林还带来了很多其他类型的电影。比如说史蒂文·索德伯格拍摄的惊悚片《副作用》,讲述同性恋神父的生活故事和情感经历的《因何之名》。希亚·拉博夫主演的类似于黑帮片的《查理·康特曼必要的死亡》等等等等。可以说,类型多样,不一而足。除此之外,还有两部在题材和气质上都很独特的作品。其中一部叫做《和谐教程》。这是一部哈萨克斯坦电影,和施隆多夫的名作《青年特勒尔斯》气质相同,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青少年之间的暴力故事。而另外一部叫做《雪崩王子》的美国电影则是一部翻拍片,其翻拍自2011年的冰岛电影《世界尽头的养路工》。这是一部和《我是如何度过这个夏天》一样没有什么情节的电影。讲述了两个养路工人在一个夏天孤寂的的生活。

    而华语电影虽然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但是在新生代单元和短片单元影片名单中有3部中国影片入选。这三部电影中有两部长片:《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由中国导演杨瑾执导,讲述一个小孩小学毕业后跟好朋友离家出走的故事。《逆光飞翔》的故事则发生在一名盲人钢琴家与一名梦想成为舞者的女孩之间,讲述两人互相鼓励勇敢逐梦的历程,导演为台湾地区的张荣吉。而周燕导演的短片《巴比伦少年》是唯一参赛的中国影片。权聆自编自导,郭晓冬、陶虹领衔主演,贾樟柯“添翼计划”出品的影片《陌生》入围“青年论坛”单元,并获柏林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提名。

下一页:墨镜王的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