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3-15 04:5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鹤壁市聚焦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的发展定位,坚持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科技综合实力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近年来,鹤壁市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河南省“瞪羚”企业数量位于全省前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增速全省第六;谋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98项,项目总投资1230.17亿元,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被科技部评为“优秀”等级……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鹤壁市不断优化创业创新环境,以及在政策落实、科技培育、项目实施等方面付出的不懈努力,科技创新正在成为鹤壁市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为突破创新主体实现量质齐升

  4月7日,在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仕佳光子)智能制造车间,神情专注的技术人员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一片片PLC型光分路器芯片和光纤历经耦合、封装、测试、连接器加头等工序,华丽变身为光模块产品——PLC光分路器。“我们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20余种不同规格PLC型光分路器芯片的国产化,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企业研发经理王亮亮自豪地说。

  PLC型光分路器芯片的生产技术长期被日韩等国外企业垄断,为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仕佳光子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开展院企合作,经过两年多的技术攻关,一举打破国外公司垄断,成为国内首家能够量产该芯片的企业。与此同时,该公司“光网络用光分路器芯片及阵列波导光栅芯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并成功在上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成为我省第2家也是鹤壁市首家科创板上市的企业。2021年,仕佳光子被评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的生力军。近年来,鹤壁市坚持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突破点,不断激发企业活力、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实施创新专项,一大批像仕佳光子这样的“专精特新”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通过不断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全市3家企业入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4家企业入选河南省‘瞪羚’企业,数量在全省分别排第7位和第5位,高新企业数量实现历史性突破,总量达到90家,同比增长34%,增速居全省第8位。”市科技局高新科负责人苏晓华介绍,去年鹤壁市申报数量、复审数量、通过数量、净增数量和高新企业总量均达历史最高水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26家,同比增长48%,增速居全省第6位。

  以增强协同创新为抓手开放合作水平实现新突破

  “中国天眼”三分之一的反射面板由鹤壁海能达公司生产;垂天科技公司的新型智慧城市5G新基建应用场景拓展走在全省前列;永达食品公司研发制造的近50种航天食品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一道升入太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鹤壁市搭建创新平台、推动开放合作密不可分。“通过主动对接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格局,深入实施开放式创新工程,提高区域间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效率,近年来,鹤壁市协同创新带动作用不断显现,一大批科技型企业站在了创新链顶端。”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志鹏说。

  近年来,鹤壁市积极推进各类科技创新主体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成效明显。目前,市政府已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等22个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合作协议,相关企业与国内100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有力地促进了科研成果、技术、资金、人才等优质创新要素的集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通过一天的实地采访,我深刻感受到鹤壁在科技创新上下足了功夫,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协同创新上做足了文章,极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定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能。”近日,省委宣传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主题采访团成员、新华社河南分社经济采访部记者李丽静如是说。

  数据显示,去年以来,鹤壁市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23家企业中有8家通过省级认定;新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新增中原学者工作站1家,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备案,全市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4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61亿元,为市定目标的521.5%,同比增长149.4%,连续三年实现翻番增长。

  以科技项目实施为带动成果转移转化取得新成效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鹤壁市按照“实施一批创新项目、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科技成果、带动一批产业发展”的思路,狠抓科技计划项目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取得新成效。

  在科技项目申报方面,仕佳光子公司牵头承担的“高性能无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项目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级;天海电子公司申报的“自组网智能终端及通信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项目获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在项目组织实施方面,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鹤壁连续25次创造小麦夏玉米高产示范方国内同面积最高单产纪录;承担的省首批创新引领专项“高速数据中心光互连芯片研发与产业化”,突破了光互连芯片核心关键技术,在5G通信网络建设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市农科院实施的市级重大科技专项“黄淮海耐密抗逆适宜机械化夏玉米新品种培育及应用”项目,育成国审品种4个、省审品种5个,为黄淮海地区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贡献了鹤壁力量。

  此外,鹤壁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揭榜挂帅”工作,第一时间发布11项重点攻关企业技术需求和4项科技成果,揭榜金额4300余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6700万元。如垂天智能发布的“智慧工厂数字化管理系统”技术攻关需求榜,提供265万元“榜金”,吸引多个科研团队洽谈对接,最终清华大学机器人及自动化技术与装备实验室成功揭榜。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鹤壁市坚持创新求实、高位推进,重大科技项目谋划实施成效显著。”市科技局规划科科长艾振国介绍,去年全年共谋划重大科技创新项目198项,项目总投资1230.17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396%。

  以拓宽投融资渠道为支撑科技金融结合开创新局面

  科技创新步伐的不断加快,离不开内外因的共同作用。鹤壁市聚焦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创业起步难、科研实力弱等问题,积极探索、先行先试,相继出台《鹤壁市科技保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措施,千方百计为企业纾困解难。

  为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瓶颈,鹤壁市积极承担省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地区建设工作开展“科技贷”,相继举办银企对接会20余场,为各类企业发放“科技贷”40笔2.23亿元;出台《鹤壁市科技贷款贴息实施细则》,已发放企业科技贷款贴息14笔128.2万元;出台《鹤壁市科技保险补助管理办法》,与两家保险公司签订科技保险战略合作协议,筹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小额信用担保贷款,竭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作为“科技贷”的直接受益者,鹤壁市海格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红英告诉记者,公司先后获得5次“科技贷”支持,放款金额合计4000余万元,融资成本综合降低74.5%。低融资成本让企业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创新方面,企业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特别是前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贸易关系双重影响,我们在经营中遇到困难,通过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我们解决流动资金贷款合计3200万元,保证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如期完成了客户的订单。”岳红英说。

  以强化科技服务为保障创新服务能力迈上新台阶

  “鹤壁市在全省率先成立科技创新委员会,率先出台科技管理机构重塑性改革方案,率先实施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牵头统筹发改、工信等创新资源,谋划制订全市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林瑞介绍,通过汇聚科技服务资源,探索科技服务新模式,搭建服务对接桥梁,鹤壁市正全力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除了帮企业申请“科技贷”,鹤壁市还引进鹤壁科技大市场等平台,定期组织知名中介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为企业开展各种专业基础类的线上培训,全方位为企业开展服务。正是在科技服务的支撑下,科技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放大器”效应日益显现,也取得了一项项可喜成绩:全市建成鹤壁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鹤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镁深加工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等国家和省级创新园区,全市科技创新能力跃居全省前列。

  郭志鹏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立足点,着力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着力提升科技开放合作水平,为支撑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应有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