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人工智能你会想到什么?
是连挫两位世界围棋高手的的AlphaGo,还是不久前刷爆朋友圈的“猜画小歌”?
随着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过去天马行空的想法逐渐成为现实。
与此同时,关于脑和意识的研究也不断取得突破。
很多人都好奇,人工智能何时才能像人一样思考呢?
或许这一天很快就会来临。
一起来了解一下浙江大学的“双脑计划”吧~
9月14日,浙江大学发布实施《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会聚研究计划》(简称“双脑计划”)。当前,学校正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启动实施创新2030计划,“双脑计划”作为其中首个启动的专项计划,将充分发挥多学科综合优势,探索推进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的会聚融合,同时带动更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学科创新发展。
浙江大学“双脑计划”的意义是什么?
脑科学旨在探索脑认知、意识及智能的本质和自然规律,人工智能致力于以机器为载体实现人类智能,两者的发展正呈现交叉会聚的趋势。“双脑”研究将产生大量造福人类社会的重大科技创新,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战略科技前沿高地。“双脑计划”将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重大挑战问题,布局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会聚研究,努力实现人类对脑功能及智能本质的认识和利用,引领未来的智能和健康产业发展。
“双脑计划”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双脑计划”将集中优势学科力量,重点推进脑科学与意识、下一代人工智能、脑机交叉融合等前沿方向的研究,同时围绕“脑科学+”“人工智能+”开展高水平学科会聚研究,力争基础理论、前沿技术和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面向未来培育一批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和优势学科。
浙江大学如何推进“双脑计划”实施?
浙江大学将通过实施创新2030计划,聚焦未来创新蓝图,打造多学科参与的学术共同体,以及科学、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联合体,通过体系化、有组织的规划实施,将计划任务与国家战略目标、区域重大需求及学校“双一流”建设规划紧密结合起来。
浙大脑科学与人工智能有多厉害?
多个重量级创新平台搭建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
2018年5月25日,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我校拟牵头建设的“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进行了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浙江大学在脑科学基础研究、脑机融合等领域具有长期、扎实的科研基础,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的优势和特色,建设方案合理、内容详实、目标明确、规划可行,建议教育部尽快启动该中心的建设。
2018年6月6日教育部批复同意并支持浙江大学牵头建设“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加快建成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
之江实验室
2017年9月7日,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按“一体、双核、多点”架构组建按之江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浙大作为之江实验室的“双核”之一,将聚焦人工智能领域,基于现有的研究基础和优势,以国家重大任务组织为牵引,在解决前沿技术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大力推进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融合。
2018年6月7日—8日,教育部“奋进之笔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在浙江大学举行,就《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召开新闻发布会并组织采访团实地采访。
2018年2月15日,国际著名期刊《自然》以同期两篇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浙江大学医学院胡海岚课题组有关抑郁症的神经编码模式、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和胶质细胞调节神经元放电方式导致抑郁的分子机制等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文章发表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
脑机融合走在前列
项目入选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中科院院士吴朝晖主持的“脑机融合的混合智能理论与方法”获得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评选的2016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入选项目。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混合智能”的研究范式——生物智能与机器智能的融合,形成了一系列突破理论与创新技术。
2016年12月18日,浙江大学学子在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中成功实现用脑波操控小白鼠走迷宫,震惊全场。
2014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与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合作的“脑机接口临床转化应用课题组”在全国首次成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用意念操控机械手”的人体实验,通过连接脑部的“电路”用“意念”控制机械手做出“石头、剪刀、布”等复杂的手部动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姚玉峰与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吴飞合作研发的“角膜病图像的智能识别与辅助诊断系统”,人工智能诊断系统准确率可达84%,打败了95%的人类医生。
浙江大学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司法为民”,拓展司法为民新领域、新渠道、新形式。与浙江省高院、阿里达摩院、法学院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自动判案系统研制。
2015年9月23日,一台国际领先的超高场磁共振设备在浙江大学安装调试完毕,正式开机运行。这是我国继中科院之后引进的第二台磁场强度达到7个T(特斯拉,磁场强度单位)的磁共振设备,并配备了主动屏蔽等最新技术。7T磁共振设备的分辨能力强、灵敏度高,对细微结构的观测和成像更加清晰,是帮助科学家开展脑科学前沿研究的利器。
当浙大实力强劲的脑科学,遇上同样实力不凡的人工智能,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让我们一起期待“双脑计划”
带来的无限可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