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科技创新大会特别报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2 13:16

当前位置:   首页 >典型交流  
中国电科集团:以创新驱动战略履行军工央企神圣使命  
发布时间:2016-06-30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创新,一直是中国电科最厚重的企业精神,是推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跨越发展的第一动力。电子信息技术作为发展最快、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在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作为军工电子国家队,中国电科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有效履行军工央企神圣使命。

  

  强化顶层设计,打造创新业态

  
  中国电科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和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为指引,加强顶层谋划、强化战略引领,提出“一五五三”发展战略,把创新放到中国电科“创新、协同、效益、可持续、共享”五大工作方针首要位置,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国电科重点打造的业态,强化科技创新对主营业务的支撑引领作用。

  
  着眼智慧、安全两大事业发展,中国电科积极开展科技创新规划论证,重点布局当前面临的“卡脖子”技术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前沿技术,论证出4大科技版块、38个优先发展领域,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

  
  在打造技术业态目标的指引下,中国电科建立健全了“三三制”的协同创新体系。目前,创新体系已拥有15个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防科技研究应用中心、20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教育部“2011”计划雷达协同创新中心,牵头组建“移动智能终端”产业化联盟,形成了以联合研发机构和常态化技术创新合作机制建设推动产学研用良好互动局面的形成。

  
  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中国电科着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了推动技术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十二五”末,中国电科科技人员数量已达6.5万人,这其中包括院士11人,集团公司首席科学家37人,首席专家100人,表明中国电科初步建立了一支高层次科技专家队伍。“十二五”期间,中国电科累计科技投入1051亿元,突破了4000余项关键技术,取得150多项国际领先和1600多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申请专利1万余项,获得33项国家奖,其中,国家科技最高奖1项、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3项。

  

  加强技术攻关,关键技术获重大突破

  
  围绕对安全、智慧两大事业,中国电科着力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带动性的核心技术,加强技术攻关和资源投入。目前,中国电科已突破新型智慧城市通用功能平台、智能感知、云计算、大数据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以数字阵列机载雷达为代表的一大批军用电子信息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效解决了电子信息领域制约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引领和支撑了军工电子、民品产业的跨越发展。

  
  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中国电科不断加大微波功率器件等电子元器件,FPGA等高端芯片,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的攻关力度;超前布局太赫兹、先进能源与材料等在国家安全和战略性产业中具有发展潜力的前沿技术,厚植发展潜能,抢占技术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先机。

  

  推进“双创”实施,激发创新活力

  
  以“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为抓手,中国电科按照“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套机制、三大工程、百花齐放”的“双创”工作体系架构,打造了“熠星”大赛线上平台,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专家“英雄榜”、技术需求“英雄帖”、技术转化“英雄路”;建立了技术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进新型智慧城市试点等三大工程建设;推动了上百个项目转化落地,获得近1.5亿元天使投资。“双创”工作的全面推进落地,充分激发了中国电科内部的创新创业活力。

  

  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已使中国电科取得了诸多成绩,着眼未来,中国电科将深化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方案》,着力技术创新平台打造和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加强安全、智慧两大事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攻关,着力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着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实施,以高效率的创新体系支撑高水平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为中国梦、电科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动力。

  

  

  创新亮点:突破关键技术:以自主创新摆脱预警机发展 “卡脖子”局面

  在2015年抗战胜利日阅兵式上,新一代预警机空警-500首次在天安门广场前亮相,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空警-2000、空警-200预警机成功实现我国预警机“从无到有”的跨越后,如何在咱们自己的飞机平台上,装载上重量更轻、性能更优的预警雷达,成为摆在所有预警机研究者面前的一道课题。
 
  实际上,早在20年前,中国电科已与国际同步开展数字波束形成的技术研究,并在世界首次提出数字阵列雷达概念。数字阵列雷达技术的主要原理是用数字收/发器件替代原来使用模拟式器件,降低了系统的重量、体积,以及损耗。正是依托这种先进的技术优势,中国电科提出了在国产飞机平台上利用先进的数字阵列雷达技术构建新一代预警机的伟大设想,实现“小平台、大预警、高性能、新一代”的目标。
 
  在信息系统方面,空警-500预警机首次全面采用国产处理平台、国产操作系统和数据库,实现了对所有分系统的国产化;在元器件方面,通过原位替换、重新设计、统型替代等方法,大幅压缩进口元器件使用比例,国产化规格比超过90%,实现了信息系统的“中国制造”。尤其是雷达的核心信息平台服务器100%实现国产化,完全实现了“中国芯”。
 
  空警-500预警机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彻底摆脱了预警机发展依托国外平台的“卡脖子”局面,再一次证明:核心的装备,关键的技术靠引进是引不来的。在空警-500研制成功后,中国电科将继续以自主创新引领预警机研制事业的发展。

  

  创新亮点:搭建创新平台 熠星创新创意大赛精彩纷呈

  

  李克强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国电科作为党和国家掌控的战略性团队,积极落实国家“双创”战略,举办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以下称熠星大赛),为电科青年、高校师生等创业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2014年和$年,中国电科联合各高等院校相继举办两届熠星大赛,并获得多方好评。熠星大赛以科技创新创业为主题,以电科青年和高校师生等群体为参赛对象,旨在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与环境,广泛聚集社会创新资源,实现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推动技术走向市场。

  
  中国电科与高校的联合举办熠星大赛是一种全新的合作与创新模式,大赛走进全国知名高校,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又一次重大实践,对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广大青年创新创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熠星大赛对在发掘创意、孵化创意、形成产业上形成完整的生态链,以开放、务实、新颖的活动形式,激发出中国电科全系统自下而上的自主创新活力,使创新成为助推中国电科高速发展的新常态。

  
  中国电科在熠星大赛活动和熠星孵化平台建设运行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提升水平,积极与国家、社会、国际资源对接,扩展服务领域,推动现有产业改革转型,助力国家创新发展。未来,中国电科还将继续举办熠星大赛,为更多青年创新创业群体搭建平台,助力国家创新事业在上阶梯。

  

  

  创新亮点:改革创新体制 重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在国家安全面临新挑战、军事电子面临新机遇、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空间增长等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自身技术创新实力,始终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业务的中国电科关注探索的核心问题。为此,中国电科提出了“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工程”。

  
  该工程自启动实施以来,历经5年整合优化,中国电科目前已经基本构建起了全新的技术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企业控制力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工程”的主要思路是以创新平台作为技术创新主题,主要承载基础性、前沿性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创造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在直接支撑军民品产业发展的同时,通过知识产权的转移、转让实现更高的经济价值和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项目创新性方面,打造技术创新业态,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该系统将技术创新作为单独的业务形态,通过知识产权的转移、转让获得效益。建立了“三层布局”的开放、协同的创新平台,实现了国内外创新资源的有效汇聚。建立了基于关键技术谱系化管理的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基于技术显性化表述的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机制;建立研用结合协同创新的需求生成机制;建立高层次人才培育和流动机制;基于“熠星”创新创意大赛建立创新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建立以市场价值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提炼了预警机精神,形成了具有中国电科特色的科技创新文化。

  
  未来,中国电科将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激活创新载体,释放创新潜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做强做大技术创新业态,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