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堅持科教報國孜孜以求 模式動物領域勇於開拓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8 11:39

高翔教授。受訪者供圖

高翔教授。受訪者供圖

高翔,南京大學醫學院教授,南京大學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主任,醫藥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原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973計劃、86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教育部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創建了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南京大學南京生物醫藥研究院以及亞洲小鼠基因突變和資源學會等。

赴美深造,求知若渴的年輕人

1985年,高翔在南京大學生物學系獲得動物學學士學位,並於兩年后跨專業取得蛋白質化學碩士學位。

“研究生畢業本來不想出國的,怕給家裡增添負擔,考托福的25美元報名費還是問同學借的。之后又路過南大的外辦門口,正好有兩份被退回的GRE申請表,我和同學就拿著去考了一下。當初要是沒有那張退表,我可能也就不考了。”人生際遇與時代洪流將高翔推入了1980年代的留學浪潮之中。到了美國,高翔才發現彼時我們和歐美國家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上的巨大差距,他意識到唯有埋頭苦學別無選擇。

1994年,高翔在托馬斯杰斐遜大學獲得發育生物學與解剖學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后,他分別在美國羅氏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和美國杰克森實驗室開展遺傳學博士后研究,后又於2017年應邀加入美國北卡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擔任研究助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學術根基。由於在留學期間涉足了發育、遺傳、細胞、生化和病理等多門學科的研究,扎實的基礎加上豐富的閱歷與寬泛的學識,賦予了高翔在模式動物領域的獨特優勢。

歸國發展,心系教育的科研人

2000年3月,在時任南京大學校長蔣樹聲的邀請下,高翔決定回國任職南京大學教授,為母校的學科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在學校支持下,高翔於浦口校區創立南京大學模式動物研究所,引進近30位海外學子回國任教,並設立了和國際接軌的研究生培養方式。研究所迄今培養了上百位博士,其中4人成為哈佛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的獨立首席研究員(PI),近40人成為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的教授、副教授,2人榮獲教育部長江計劃特聘教授,4人獲得杰出青年基金,為模式動物領域積累了濟濟人才。

2001年,高翔申請並獲批了總經費5000萬元的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點項目“國家遺傳工程小鼠資源庫”,該項目培育的資源庫成為科技部和財政部認定的31個國家級種質資源中心之一。在資源庫建設初期,高翔於國內率先實現了條件性基因剔除小鼠的創制,為資源庫之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與此同時,高翔還和廣州醫藥工業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健康院合作,研發出了全球第一隻基因編輯狗。利用基因編輯技術研發新型疾病模型,高翔實驗室分析和研究疾病發生的機理機制,發表了150余篇研究論文,在生理穩態調控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2016年,高翔團隊領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至2022年底,依托卓越的科研實力,資源庫已成為集遺傳工程小鼠的資源保存與供應、疾病模型創制與開發、實驗動物人才培訓為一體的國家級科技基礎條件服務平台,創建、收集及代理服務各類小鼠品系2萬余種,成為國際上小鼠品系資源最多的國家級資源中心。

在品系研發之余,資源庫還是國際大科學計劃“國際小鼠表型分析聯盟”的發起者和核心成員,以及“亞洲小鼠基因組改造和資源協會”“亞洲表型分析聯盟”發起單位之一,並與11個國家的27所海外資源庫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

成果轉化,激流勇進的創業人

2009年7月,為了充分發揮在生物醫藥領域的人才、技術、資源和信息優勢,南京大學成立了校外政產學研平台“南京大學-南京生物醫藥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由高翔擔任院長。研究院“以創制創新拓展自主資源,以人才集聚培育新興平台,以高新技術驅動產業發展,以社會需求引導資源服務”為使命,邁出了學術成果到實際應用的關鍵一步。

2017年12月起,南京大學開始重點支持校內科研團隊參與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高翔團隊發起注冊成立了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資源庫的共建單位繼續拓展科研成果的應用邊界,在商品化小鼠模型銷售、模型定制、定制繁育、功能藥效分析等多個領域進行深入鑽研,以滿足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和生物醫藥開發過程中的小鼠模型相關需求。該公司於2022年4月成功登陸上交所科創板。

“科研成果轉化對我而言是由兩個概念組成的。”從科學家創業成為企業家,在高翔看來,“每天都有很多學術文章發表,但除非有第三方願意給這個學術結論賦予一個具體的經濟價值,否則就不能稱之為成果。而直到有人將這個成果付諸實施,才算真正完成轉化。”

返哺之恩,科教報國的南大人

高翔歸國之初,中國的模式動物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百廢待興的局面讓他意識到這將是一段漫長而艱難的征途。

為了能夠源源不斷地為生命科學領域輸送生力軍,講台之外的高翔在集萃藥康公司建立了江蘇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從國內外高校招聘應屆生超過300人,其中碩士以上研究生超過200人,累計為超過500名在校生提供實習崗位。在創造良好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同時,該公司還在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設立了“藥康創新獎學金”,反哺學科建設。

2022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的回信中提出諄諄囑托,“希望同志們大力弘揚留學報國的光榮傳統,以報效國家、服務人民為自覺追求,在堅持立德樹人、推動科技自立自強上再創佳績,在堅定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上爭做表率,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

高翔為此深受鼓舞。“個人能為社會做一點貢獻並不容易。對我而言,能夠以實際行動響應總書記期望,和志同道合的伙伴們一起努力科研,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他說。(龔梅佳子 余益 薛景)


(責編:耿志超、吳紀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