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自科技获30家机构调研:公司的销售定价采用行业通行的“组成价格” 贵金属、载体及涂层分别协商定价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22 14:45

  中自科技12月31日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公司于2021年12月29日接受30家机构单位调研,机构类型为保险公司、其他、基金公司、证券公司、阳光私募机构。

  投资者关系活动主要内容介绍:

  问:公司是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的少数主要国产厂商之一,对比国际(如巴斯夫、庄信万丰和优美科)国内(如贵研铂业(600459)、威孚高科(000581)、艾可蓝(300816)、凯龙高科(300912))同行,公司具有什么核心竞争优势?

  答: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公司通过多年研发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环保催化剂厂商对催化材料的研究深度以及对催化剂涂覆等主要生产工艺的掌握程度是其技术水平的直接体现,决定产品的性能和成本。公司通过逾16年的长期研发,突破外资环保催化剂巨头的技术垄断,掌握了高性能稀土储氧材料技术、耐高温高比表面材料技术、贵金属高分散高稳定技术、先进涂覆技术等环保催化材料从配方到工艺的全套核心技术,是拥有国六汽车尾气处理催化剂技术和产品的少数国产厂商之一,在满足同等排放标准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成本优势。

  问:目前国产催化剂厂商整体市占率还较小,在实现进口替代的过程中,公司如何实现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

  答:公司所属环保催化剂行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密集型特征,优异的产品综合性能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公司高度重视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099.01万元、3,453.85万元、6,883.11万元,呈持续增长趋势,2021年1-9月公司在销售规模下滑的不利局面下仍继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为5355.41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7.24%,同比增长18.64%。在此基础上,公司凭借技术优势积极进行市场开拓,实现向玉柴、云内、上柴、柳机动力、小康动力等主流发动机厂和重汽、一汽解放(000800)、北汽福田、大长江等主流整车厂批量供货,实现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

  问:随着国六标准推行,催化剂产品中贵金属的用量亦明显增长,针对贵金属占产品成本比例较高且价格波动较大的风险,公司采取何种措施予以应对?

  答:公司的销售定价采用行业通行的“组成价格”,贵金属、载体及涂层分别协商定价,组合产生最终成交价。贵金属具有单位价值高、价格波动风险大的特征,且一旦通过发动机厂、整车厂的匹配试验并取得“公告”,该产品的贵金属用量即已确定。贵金属的具体定价方式包括“指定未来时点价”和“指定时段平均价”,后者又包括当月、上月、上一季度、上一半年度等。汽油车、柴油车(除SCR,其不含贵金属)和摩托车产品以及国六之前的天然气车产品,催化剂的贵金属用量相对较小,且2018年之前贵金属价格相对稳定,业内普遍采用“指定(过去)时段平均价”;进入国六阶段,因排放限值大幅降低,单车催化剂用量大幅增长,催化剂产品中贵金属的用量亦明显增长,且钯、铑的价格持续增长,经与客户协商,公司对国六天然气车采用“指定未来时点价”或“指定当月平均价”,可有效规避贵金属价格波动风险。

  问:招股书显示,公司第一大客户重汽自2021年4月起,新增威孚环保作为其天然气发动机的催化剂供应商,另外,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较高。面对市场竞争,公司在维持现有客户方面是否有新举措?另外,在新客户拓展方面有何进展?

  答:公司基于技术、产品优势,利用目前资金压力显著缓解的有利形势,积极进行新车/机市场的客户开发,特别是加大了对柴油车、汽油车客户的开发力度。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已取得国六汽油车公告439个、国六柴油发动机公告6个、国四非道路移动机械发动机公告4个。

  问:公司的产品线根据产品燃料类型,分为天然气产品线,柴油产品线(道路和非道路),汽油产品线(汽油车、摩托车)和新能源产品线。目前来看,天然气产品线仍然占据营收的较大比例,公司预计未来这四大产品线的营收利润结构是否会有大的变化?哪条/哪几条线会成为新的增长动力?

  答:公司未来增长的主要动力在新实施的国六柴油道路以及明年底实施的非道路国四。根据相关测算,柴油道路国六实施后,由于催化剂数量和价格的提升,市场容量将达到300亿元以上,非道路国四作为新增的市场,其市场容量在100亿元以上。其次,由于公司在天然气市场行业地位及市场份额并没有改变,随着天然气车市场的逐步恢复以及公司在汽油车、在用车治理、VOCs治理等方面的拓展,这些都将成为公司未来增长的动力,天然气产品线的营收和利润占比会下降,汽柴油产品线的营收和利润占比会逐步提高,最终形成多产品线并行发力的局面。

  问:传统天然气领域,目前潍柴的天然气重卡催化剂供应商是哪一家?另外,公司大概什么时候能够进入潍柴呢?

  答:潍柴目前的天然气重卡的催化剂供应商主要是庄信。因为潍柴的机型比较多,目前主流的机型是WP13,公司正在做WP13的匹配测试,目前已经完成了潍柴1500个小时的测试,现在还在生态环境部和工信部指定第三方机构做测试。

  问:公司产品使用的载体主要是国产的还是国外的?

  答:载体是尾气处理催化剂的关键部件,纳入机动车型式检验公告。刚开始的时候,公司主要使用的是康宁、NGK的载体,但是随着随着以奥福、国瓷为代表的蜂窝陶瓷载体龙头企业的崛起,其产品性能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使用的载体国产化比例也越来越高,目前奥福环保就是我们的第一大载体供应商。

  问:在用车治理的催化剂市场空间有多大?

  答:截至2020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超过2.8亿辆,其中国四及以下汽车保有量占比超过55%,约1.5亿辆,国四及以下排放标准车辆的催化剂根据其设计使用寿命已经失效,理应更换,按照单车更换催化剂1000元计算,在用车治理的市场规模是1500亿的存量市场。

  问:除了移动污染源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和新能源领域,请介绍环保催化剂的其他应用领域及拓展情况。

  答:公司在今年年初获得了2020年广东省VOCS治理的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正在积极开拓工业VOCs治理市场。

  问: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大幅下滑,报告称系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油气价差缩小、同时汽车芯片产能不足等短期不利因素影响所致。4季度天然气价格有明显下降,展望明年,预计整体行业发展趋势如何?如果未来天然气价格发生较大波动时,公司是否考虑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应对?

  答:2021年以来,全球天然气价格持续上涨,欧洲天然气价格一度较2020年上涨超10倍,我国也罕见地出现进口LNG价格与国内天然气市场价格倒挂的情况。天然气是高热值、低碳排放的化石能源,单位热值碳排放仅为煤炭的60%左右。我们认为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加速,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的消费占比将持续提升,天然气车在重卡中的渗透率也将进一步提高,未来发展空间广阔。中长期看,国内外天然气供需修复确定性强,未来天然气供需格局将趋于宽松,天然气价格也将呈现逐渐下降并最终维持在相对低位的合理均衡水平。

  问:公司产品销售以赊销为主,贵金属采购则以现款为主。前三季度,1-9月营收7.40亿元,应收账款3.74亿元,针对经营资金周转压力大的情况,未来公司将采取哪些措施应对?

  答:公司产品赊销是行业惯例,普遍存在3-6个月的账期不等,公司下游客户绝大数为央企、国企或上市公司,资信良好,坏账损失风险极小。同时公司上市后获得了充足的流动资金,资金周转良好。

  问:目前,环保催化剂技术研发的重点之一在于对稀土催化材料的研究,以提高催化材料的性能并减少催化剂中贵金属的用量,从而提升催化剂的整体性能和性价比。最近我们也看到中国稀土集团正式成立,请介绍一下稀土催化材料未来的研发方向。

  答:中国是全球稀土生产和消费大国,催化材料作为稀土的高端应用之一在我国稀土消费结构中占比较低,目前我国稀土下游消费中催化材料占比约5%,远低于全球平均的22%。在环保催化剂领域,目前达到实用化的尾气净化催化剂为贵金属催化剂(氧化型和三元催化剂)和稀土催化剂。但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而我国稀土资源丰富,价格便宜,相对具有优势。因此,开展以稀土为主添加少量贵金属或过渡金属的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将是一大趋势。未来汽车尾气催化剂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包括:一是运用组合化学原理,设计具有最佳催化活性的催化剂,开发新材料,提高贵金属的利用率。二是开发以稀土氧化物为载体的三效催化剂,提高催化剂的耐高温性能。三是开展过渡金属氧化物和稀土氧化物催化材料体系的研究,以部分或完全取代贵金属催化剂。

  问:公司目前在新能源车方面有开发混动、增程式等车型吗?

  答:在新能源汽车板块,除纯电动汽车(BEV,不需要催化剂)外,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含增程式)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都是公司重点布局方向,目前公司针对混合动力车型开发的催化剂正处于匹配验证过程中。

  问:请具体介绍募投项目之一“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的情况,具体针对哪些重点环节或技术难点进行研究与开发,基于这个项目的研发团队组成情况如何?

  答:公司募投项目“氢能源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研发能力建设项目”以燃料电池用电催化剂的开发,电解水制氢用催化剂的开发,SOFC用电解质和阴阳极材料的开发,燃料电池用膜电极组件的开发,备用电源、热电联供等分布式能源的应用示范系统的集成开发,以及对应的催化剂、膜电极、集成系统的小试工艺的开发为主要方向,推动公司产品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科研成果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项目建设实施以来,公司全球招聘先后引进了国内外顶级科研院所、高校的多位专家,大力提升了项目的创能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在技术开发上搭建起了首席科学家→工程师→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的技术研发梯队;目前整个团队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的高级人才占比超10%,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占比超50%。

  问:随着新能源车逐渐替代传统能源车,公司已研发出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小试样品,同时布局膜电极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预计产品实现商业化需要多长时间?未来将主要面向下游哪些客户群体?

  答:公司的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膜电极和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主要面向下游的电堆厂商。目前我国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市场绝大部分均被日本田中、英国庄信等外资品牌占据,而国内主要企业仍处于小批量生产或研发阶段。相信随着“以奖代补”政策的实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陆续落地,公司也将与国内企业一起加快国产催化剂产业化进程。

  问:请介绍下公司承担的氢燃料电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具体情况?在课题的PK中公司的优势是什么?

  答:关于公司参与的“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整个课题组由厦门大学牵头,课题组其他参与方包括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复旦大学、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上海大学、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宁德时代(300750)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承担的任务是研究开发催化剂逐级放大及批量制备工艺,以及催化剂量产设备和在线监测系统的开发。课题计划于2023年进行结项验收,考核指标包括催化剂产品的性能、耐久性和性价比等,分别需要达到技术指标和量产指标。另外,此次课题里研发包括两代产品,除了常规的铂碳催化剂以外,还有高性能合金催化剂的,它相当于是第二代产品,指标要求是要相比铂碳催化剂性能更好,价格更低。

  课题重点考察对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的水平和能力,而科研成果产业化是公司的优势。关于产业化的能力,公司在催化剂方面以四川大学科研成果为基础,实行工程化和产业化的双重管理体系,围绕新材料、新能源这两个领域,在产业化方面公司有很好的基础。公司天然气业绩的爆发就是基于之前“替代燃料车和摩托车污染排放控制技术与系统研究”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技术储备。基于公司对这些项目的孵化经验,可以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少走弯路。

  问:在质子交换膜这一块的头部厂商戈尔和东岳,公司是否有合作?公司目前在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的地位如何?

  答:质子交换膜的厂商国外以戈尔为主,国内就是东岳,他们都是公司的供应商。作为承担国家“十三五”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的唯一环保催化剂厂商,这就是对公司实力的充分认可。

  问:公司氢能催化剂的下游客户是亿华通之类的企业吗?

  答:是的。公司的下游客户主要是电堆客户。不仅是亿华通,像我们传统能源的客户也在大力开发氢能源燃料电池,比如说东风、一汽、潍柴等等,所以公司在氢能源方面的布局发展也是紧跟客户的需求的。

  问:公司的PEMFC催化剂和SOFC催化剂是底层技术是通用的吗?公司的布局和研发投入情况如何?

  答:

  PEMFC和SOFC均是将燃料中的化学能清洁、高效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主要区别在于电解质的差异。其中,PEMFC采用固体聚合物电解质,以氢气为燃料,可在较低温度下(室温~120℃)工作;SOFC为陶瓷氧离子电解质,需要在高温条件下工作,但无需贵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即可。我司PEMFC方面主要开展膜电极和催化剂的相关研发,SOFC主要开展整个电堆的各部件开发,属于不同技术路线。公司目前在研项目的研发预算总计约2亿元,其中SOFC/SOEC电堆、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及膜电极和传统业务各占约1/3。

  问:公司强调重视技术和研发,请问公司针对核心研发人员有什么举措和规划吗?

  答:公司以科研创新为驱动,从最初和四川大学合作,截至目前共建立了3个国家级平台(其中包括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5个省级研发平台,为公司研发人员提供了广阔的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目前公司研发人员占公司总员工比例超过了30%,去年公司根据研发人员的科研成果以及对公司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贡献等标准,认定了多名核心技术人员,并相应进行了股权激励。同时对于科研人员的晋升,公司也建立了完善的体系和渠道。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全球招聘力度,聚合全球优秀研发人才,持续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构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自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环保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有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在用车改造产品、新车/机配套产品。公司是全国内燃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内燃机排放后处理催化剂工作组(WG15)组长单位、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常务理事单位,曾主持或参与尾气处理催化剂和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相关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稀土稀有金属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以及“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科研项目9项,作为参与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调研参与机构详情如下:

参与单位名称参与单位类别参与人员姓名
丰盈基金   基金公司   --  
九泰基金   基金公司   --  
天府对冲基金学会   基金公司   --  
工银瑞信   基金公司   --  
诺安基金   基金公司   --  
东兴证券   证券公司   --  
东北证券   证券公司   --  
东方财富证券   证券公司   --  
中金财富证券   证券公司   --  
信达证券   证券公司   --  
华创证券   证券公司   --  
华泰证券   证券公司   --  
华融证券   证券公司   --  
国信证券   证券公司   --  
太平洋证券   证券公司   --  
财通证券   证券公司   --  
永安期货   阳光私募机构   --  
大家保险   保险公司   --  
新华保险   保险公司   --  
厦门国际信托   其他   --  
和宸资本   其他   --  
和永投资   其他   --  
拾贝投资   其他   --  
新华养老   其他   --  
杭州泓一万盈   --   --  
正心谷资本   其他   --  
申万川投   --   --  
重庆国恩投资   --   --  
金枫银帆投资   其他   --  
龙凤飞资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