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精髓的当代演绎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1 13:13

  摘要: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人不仅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同时也享受社会文明的成果。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的全新执政理念。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 实践主体 价值主体

  以人为本,是哲学由近代向现代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思想前提之一。众所周知,欧洲中世纪是神性湮没理性、物性遮蔽人性的时代,而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颠覆了黑暗,驱逐了和愚氓,迎来了被黑格尔在《历史哲学》所颂扬的“黎明的曙光”,人的地位和价值、人的个性和尊严得到空前提升,正如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所说“这种人的思想与灵魂的深刻变化为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创造了条件”。①西方人本思想源远流长,流布广泛,成为青少年时代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摇篮。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大力弘扬,也是对全体国人的郑重承诺。换言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揭示的客观规律不是冷冰冰的历史必然性,而是一种鲜活的、有生命力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理论。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的理论认为,人的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目的,社会发展最终目标,都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着的物质文化需要,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注的中心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中得出的科学结论。无庸讳言,社会系统的建构,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的生存发展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人在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时,一方面,按着自己的需要、本性等内在尺度,影响、改变自然界的运动方式和存在形式,使其发生有利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改变人的生理与心理结构,提升着人的主体能力,优化着人的行为方式和活动过程。然而,人作为社会存在物,其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介的,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没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人类在自己的需要、本性的驱动下,为了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得以实现,必须彼此之间发生技术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交往,并将这种关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生产的、经济的、政治的制度和意识形态,构成有结构、有层次的社会有机系统。人化的自然以及人通过交往活动而形成的社会,都是人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性和人的内在本性建构起来的属人的世界。人是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的关系只是人为实现自己的目的工具。历史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人永远是这一切社会组织的本质”。?人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都是根据人的需要和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人本身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组织的承载者,社会是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本身,是放大了的人,而人又在社会关系中获得自己的规定性,以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自己的本质。

  人不仅是社会交往以及建立社会关系和组织的目的,也是发展的本质和目的。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历史,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主体能力以及人的主体素质的提升过程。马克思认为,在再生产的行为本身中,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④发展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最高价值取向,由于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多样性以及基于人的各种需要的生产的多样性,由于人类需要的连续性、再生性和递增性,发展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方面诸领域整体运行、协调演进和永恒上升的过程。人的多层次需要的满足,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的根本取向和最高价值。二战以来的发展理论与经历了由经济到社会再到人自身的转变,发展的价值追求经历了经济增长、社会变革以及人的需要的整体满足和全面发展的历史嬗变,也历史地证明了满足人的需要,谋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一社会发展最高价值取向的必然性。人们在反思自身的发展历程时,不仅认识到生产力、经济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追求,因为没有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就无从谈起,发展是硬道理;而且认识到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运作过程。同时,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社会发展的人的价值取向,认为社会发展应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需要、提高和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中心价值取向,要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框架和发展的体系。

  二、人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

  人不仅是社会组织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也是社会发展的活动主体、最宝贵的资源和核心动力。作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既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着精神财富。离开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自学参与,社会的一切活动,无论是实践活动还是精神活动,甚至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创造,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生产过程中惟一能动的因素,没有人的参与,社会的物质生产,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就不可能发生和进行。人本身的天赋、创造性和主体能力的充分发展是社会财富中最本质的东西,因为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人的主体力量的创造性成果。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作为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的货币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在资本主义早期的生产基本上是相对稳定的商品扩大再产,资本增殖往往是通过扩大再生产规模即加大货币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实现的。而在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早在100多年前,马克思就曾预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财富的标准将不再是劳动的消耗,即不再是工作时间和数量,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近代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阶段,现在已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无论是一个企业或地区,还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在全球性激烈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识到人才、智力以及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地区的、国家的知识创新体系,在知识共享、集中集体乃至人类智慧的基础上,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加大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投入,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当代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智力和科学技术的竞争,当代经济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物质资本的增加,更表现为人力资本的增加。增加智力投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手段和根本途径。人力资源不仅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的素质、人格、品质也是社会制度与体制的改革创新和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对于人的发展和现代化人格的塑造,不能仅仅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和目标的意义上来考察,还要从其本身就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和必要条件的意义上来理解。阿历克斯?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说,“那些先进的制度要获得成功,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依赖运用它的人的现代人格、现代品质。”⑤无论哪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的心理、态度和行为,都能与各种现代形式的经济发展同步前进,相互配合,这个国家的现代化才真正能够得以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并不是现代化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而是现代化制度与经济赖以长期发展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发展最终所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的改变,这种改变是获得更大发展的先决条件和方式,同时也是发展过程自身的伟大目标之一。罗马俱乐部主席贝切伊在《人的素质》一书中,也基于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全球危机和人类困境,提倡以人民为基础、从实质上改善人的素质的新人道主义。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其主体能力、干预和影响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大。在现时代,人类获得了一种决定性的力量。全球性的问题柜架,人的现状和人的未来,决定的因素都是人类本身。能否扭转人类命运的衰落趋势,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开创人类文明的未来,关键在于人类如何使用其业已获得的这种决定性的力量。从这一意义来说,人是发展的基础,人的素质和能力的系统发展具有绝对的首要性。新人道主义的核心是从人的整体性和最终性来看人,从生活的连续性来看生活,我们的一切问题的根源,我们的一切兴趣和关心的对象,一切东西的始末,我们的一切希望的基础,都是人。为了使人的发展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协调并确定发展的新方向,就必须突破以往发展的思维框架,从以需要为方向的发展观转向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而在这种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中,人类的自我实现是关键因素。因为不论人的需要是什么,只有人才能满足它们,人的素质和能力是最终获得这种满足的惟一途径。人具有许多未开发的潜力,开发和发展这些潜力,提高人的主体素质,才能使人们能够反思、调整人类以往的需求结构,创造并满足新的合理需要;才能使人们以对于自身的地位、作用和责任的新视野新认识,去观察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地设计人类现在和未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如果我们不首先清楚地理解得救的惟一道路,在于通过由新人道主义指导的并导致一种更高的人的素质的发展的人的革命,那么,我们在扭转人类困境、谋求人类长远发展方面,就不能做任何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