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半小时谈五大问题,特朗普发起与普京通话有啥不寻常?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6-16 14:55

俄罗斯有句谚语:“迟来总比不到好。”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罕见地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一口气通了一个半小时电话。在俄美关系跌至历史冰点、连“普特”碰个面都被迫只能隔空“确认眼神”的情况下,此番长谈虽姗姗来迟,但实属难得。信息量巨大的通话,蕴含哪些不寻常?

 

“大山”变成“小老鼠”

 

首先,时间不寻常。

 

众所周知,普京与特朗普的直接交流次数少之又少。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一次要数去年7月两人在赫尔辛基的正式会晤。当时是一对一私聊,原本安排半个小时,但最后整整聊了两个多小时。其他多数情况,二人都属于“邂逅”——去年的巴黎会晤,人们只能从普京“竖起的大拇指”和特朗普的“神秘眨眼”中猜测二人的友情。等到阿根廷开G20峰会,原本安排好的“普特会”索性因为俄乌纷争而告吹了。两位大佬要做个推心置腹的长谈,还真不容易。

 

然而这次,两人不但通了话,还持续那么长时间,颇有些出乎意料。《国会山报》指出,这是“通俄”调查特检官米勒报告发布后特朗普首次与普京通话,而且由特朗普发起。

 

上月中旬,在挑动全美神经的“通俄门”调查持续22个月后,美国司法部发布米勒调查报告删节版。448页的报告概述了俄罗斯如何“广泛、系统地干预2016年大选”。报告指出,调查人员“没有证实”特朗普竞选团队成员曾与俄罗斯政府串通或协调,但报告找到了两者之间的“众多联系”。按照米勒的说法,无法就特朗普是否妨碍司法得出结论。“虽然这份报告没有断定总统有犯罪行为,但也没有证明他无罪。”

 

消息一出,特朗普可谓松了口气,他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用“政治史上最大骗局”“规模最大的政治迫害”来怼民主党。3日他与普京的长谈同样展现类似的姿态——表明自己心里没鬼,在“通俄门”调查之后依然可以大度、公开地与普京畅聊。

 

在宣传自己清白的同时,特朗普不忘拉普京“助攻”。特朗普说,在3日的通话中,他与普京讨论了“通俄”调查问题。“谈到相关结果时,他(普京)实际上有点笑着说,刚开始时像一座山,但最后却成了小老鼠。他(普京)知道根本没有勾结之事……”

 

根据白宫一位官员的说法,特朗普和普京的通话并非视频通话,“特朗普的意思是,他听到普京笑出声,而非微笑。”一位发言人说,特朗普的描述意在传达,这是一个轻松的时刻。

 

“米勒删节版报告发布两周后,特朗普致电普京,表明他急于消除调查的阴云,让人们不再纠缠于他与莫斯科的‘交易’,而是回到他曾经作为总统候选人时承诺的改善对俄关系的政策上来。”《纽约时报》分析道。

 

对话求解地区稳定

 

其次,议题不寻常。

 

在一个半小时的通话中,双方话及“通俄”调查只是蜻蜓点水,更重要的议题集中在委内瑞拉局势、朝鲜无核化、乌克兰、军控等方面。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说,他与普京的谈话“富有成效”。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家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主任汪宁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表示,特朗普主动发起与普京的会谈,反映他在许多国际热点问题上拿不出切实有效的推进办法,内心焦虑。而他手下的鹰派人士只知一味施压,许多对外政策显得轻率而没有章法。特朗普不得不借助俄罗斯、中国等方面的力量共同应对一些难题,而且必须通过多方和谈而非单边行动的方式。

 

具体而言,近期刚刚经历过小股兵变的委内瑞拉,是美俄政治立场冲突的新爆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威胁,如果有必要,美国将军事干预委内瑞拉局势。俄外长拉夫罗夫回应,俄方正在联合国动员所有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国家成立反对美国军事干预委内瑞拉的小组。在就委内瑞拉局势交换意见时,普京强调,只有委内瑞拉人民有权决定其国家未来。外部对该国内部事务的干涉与试图强行更换政权的举动会破坏政治解决危机的前景。

 

美国财经媒体CNBC认为,俄罗斯在委内瑞拉拥有可观的金融利益,是马杜罗的坚定捍卫者。普京的底线是防止委内瑞拉因外部干预导致政权更迭,但美国却倾向于利用自己的权力推翻它不喜欢的政府。双方立场如何调和有待观察。据披露,特朗普并不倾向于军事干预委内瑞拉局势,但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博尔顿力主采取更加强硬的政策。《华盛顿邮报》描述,当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保罗·塞尔瓦主张美方应避免做出让委局势升级的危险举动时,博尔顿的一些下属多次打断他的发言,要求军事干预。被激怒的塞尔瓦用手重重地捶打桌子……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袁征认为,美国想策动委内瑞拉军事政变,但在俄罗斯等方的力挺下,美对委施压大打折扣,马杜罗政权保持稳定。俄罗斯几个月前就调拨了一批人员和物资进入委内瑞拉,动作虽小能量却大,暗示美国不要在所谓“自己的半球”为所欲为。事实上,美国军方已经为特朗普提供一些军事选项,但力诫应三思而行。军方有两点担心,一是支持瓜伊多的拉美国家将反对美国单方面动武,二是军事行动的规模可能会失控。俄美就这一问题进行对话,是防止事态滑向战争危机的重要一步,有助于地区稳定。

 

摸摸底,交交心

 

第三,表态不寻常。

 

在与普京通完话后,特朗普发推表示:“我就一直说,与俄罗斯、中国相处是好事,不是坏事。”这段表态值得玩味。要知道,美国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可是明确把俄罗斯和中国列为“竞争对手”的,特朗普此言是发自肺腑吗?

 

袁征认为,俄美关系陷入历史冰点,大有“脱轨”之势。两国领导人都需要通过电话沟通,摸摸底交交心,要义在于管控分歧,寻求合作。这是双边层面此次通话的意义。

 

从全球层面看,美国看似气势汹汹,对这个国家发动制裁,对那个国家贸易施压,但实际上在国际舞台上影响力和主导力不如从前,许多国际热点问题如果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的配合,难以独当一面。委内瑞拉、乌克兰、军控问题,恰恰是特朗普当前最需要俄罗斯等国配合的三个领域。

 

具体来说,在乌克兰问题上,乌克兰当选总统泽连斯基最近“硬刚”了普京一回。4月27日,他回应俄方简化乌克兰东部地区常住居民申请俄罗斯国籍程序的做法,劝俄方不要“浪费时间”吸引乌克兰人获得俄罗斯国籍。他还放出大招,声称乌克兰当局也要充分研究,给予俄罗斯公民乌克兰国籍。

 

示强的同时,这位喜剧演员出身的总统不忘“软”的一手,他确认愿意与俄罗斯政府讨论乌克兰东部局势——日前,普京提及与泽连斯基会面的可能性(泽连斯基定于6月初宣誓就职),想知道对方就乌克兰东部冲突持什么态度。

 

德新社分析认为,泽连斯基在竞选时主张亲西方路线,近日他放言称,乌俄如今唯一的共同点只剩国家边界,这番话给乌俄改善关系的希望“泼了盆冷水”。然而,即便泽连斯基倒向西方,美国并不愿意为了乌克兰伙伴而与俄卷入激战,因此适时提醒俄方不要“越线”,支持莫斯科参与到协商进程中,才是真正需要做的事。

 

朝鲜无核化问题,以及全球军控问题出现的新动向,也使得特朗普需要倾听俄罗斯的声音。

 

根据克里姆林宫发布的声明,普京向特朗普介绍了他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4月25日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会晤的主要成果,并强调朝方认真履行其职责,其举动应得到回应,对朝制裁压力应该减轻。双方均认为,目前的重要任务是持续推进朝鲜半岛无核化并实现半岛局势长期正常化。

 

汪宁认为,特朗普在“金普会”之后,对普京发布的有关朝鲜半岛局势的声明表示过赞赏。更重要一点在于,特朗普知道,要实现朝鲜全面弃核并不容易,要经历曲折和漫长的过程,离开中俄的支持是不现实的。由于“金特会”无协议而终,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又到了一个关键阶段,然而上月,朝鲜谴责韩美空军联演;4日,韩国称朝鲜当天试射数枚短程发射体……在如此形势下,应当确保来之不易的对话势头不被一些事件所扰,不发生逆转。各方还是要共同致力于延续和推进半岛对话缓和势头。

 

在军控方面,继美国退出《中导条约》之后,特朗普正让属下去推动一项“宏伟协议”,与中俄共同达成新的核军控协议。根据俄新社的说法,特朗普与普京通话中谈到了俄、美、中缔结新的“核协议”,以及续签《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可能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热衷于大交易”的特朗普已经公开暗示将这项“宏伟的”核协议提上了日程,用特朗普的话来说,“或许我们可以协商出一份不同的协议,让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加入进来。当然,这或许并不可行。”

 

CNN说,目前距离《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仅剩2年时间,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更是不足两年。核问题专家担心,条约的续签距离截止期限越近,风险会越高。“核武器倡议”组织的负责人鲁斯滕认为,一个谨慎的选择应该是先续签条约,随后再吸引中英法等具有核能力的国家参与进来。

 

中国外交部此前在回答是否同意谈判一项新的多边军控条约取代《中导条约》时曾表示,《中导条约》多边化涉及一系列政治、军事、法律等复杂问题,不少国家均对此存有关切。中方反对条约多边化。当务之急是维护并执行好现有条约,而不是破旧立新。

 

有分析认为,美国想把中国拉进类似条约,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做法。《中导条约》是当年势均力敌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签署的,它是两大力量为缓和对抗而采取的妥协办法,是军力同水平国家之间的协议。中国虽然现在比过去强大了许多,但核力量水平和综合军力水平远未达到与美国平起平坐、可以平等商谈裁军的时候。况且中国奉行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还有很多安全问题待解。美国有此提议,目的在于限制中国战略力量发展,它自己应当首先履行好限制军备的义务。

 

一通电话难解千愁

 

对于特朗普与普京的长聊,美国媒体的反应倒是十分“寻常”。

 

不少媒体抱怨,特朗普在与普京通话时,居然没有“敲打”对方不得干预2020年美国大选,直接给了特朗普“差评”。此前,包括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在内的许多国家安全高级官员都预计,随着2020年大选临近,俄罗斯的干预力度不会减弱。

 

《纽约时报》写道,这次通话再次表明,特朗普对普京的个人态度,与其政府强硬的对俄施压存在严重脱节。特朗普对俄罗斯干预选举的驳斥,与美国情报机构的评估以及米勒的报告背道而驰,而他对普京在委内瑞拉所扮演角色的描述,也与总统高级顾问的观点相矛盾。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刁大明指出,从舆论反应就可看出,俄美关系改善的难度非常大。特朗普并未抓住美俄关系快速回调的时间窗口(或许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窗口),长达22个月的“通俄”调查更给他上了生动一课——在美国国内仅凭一己之愿来驱动对俄政策,压根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或许,在特朗普连任总统、执政的个人化色彩流露得更明显之后,对俄缓和关系才能看到一丝希望。”

 

此外,“通俄”调查虽然告一段落,但美国司法部只公布了报告的删节版本,且在特朗普涉嫌“妨碍司法”问题上未得出明确结论。随着2020年总统选举越来越近,共和、民主两党在这一问题上的博弈不会停止。而民主党可能会利用报告中一些不利于特朗普的内容作为“弹药”。

 

近日美国司法部长巴尔未出席听证会引发的纷争,似乎正成为“新战争”的序幕。之前,担任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主席的民主党议员杰罗尔德·纳德勒在一份声明中称,将要求司法部提供米勒报告全文,并要求巴尔和米勒分别到国会参加听证会。但巴尔2日未按照原计划出现在听证会上。众议院议长佩洛西随后表示,巴尔对国会说谎的行为“构成犯罪”。

 

刁大明认为,特朗普与普京的通话,主要还是就一些双边和国际问题进行沟通,尤其是美国国内一些势力想干涉委内瑞拉内政,但如今的局势让它们骑虎难下,需要与俄沟通来尝试用和平方式破局。从这个意义上说,俄美对话有利于地区保持稳定。但愿意对话是一回事,能否合作又是另一回事。袁征认为,特朗普一方面要各国配合解决令他操心的国际热点问题,另一方面无论对盟友还是“竞争对手”都不留情面,或制裁或施压,如此一来任何国家想要同美开展合作,都会三思而行。

 

美国《防务新闻》认为,俄罗斯与西方实现关系正常化只有满足一个条件才有可能:美国要在其主导的全球秩序中让与俄罗斯一个能满足俄关键安全利益的位置。北约东扩、美国国内将普京妖魔化,以及两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结构性矛盾,令普京继续奉行温和的外交政策、维护俄罗斯与西方之间仅剩不多的共同点的努力举步维艰。这次通话虽然让“普特”打开话匣,但要解开俄美互不信任的心结,还任重道远。好在,俄美高层对话还将继续,俄外长拉夫罗夫与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将于6日在芬兰北部城市罗瓦涅米举行会晤,两人将主要讨论委内瑞拉局势等问题。建立更多共同话语与合作共识,美俄关系说不定能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